产品推荐:气相|液相|光谱|质谱|电化学|元素分析|水分测定仪|样品前处理|试验机|培养箱


化工仪器网>技术中心>其他文章>正文

欢迎联系我

有什么可以帮您? 在线咨询

铸铁砝码,铸铁砝码价格|的JJG99-2006标准

来源:上海众渊实业有限公司   2018年08月08日 09:54  

铸铁砝码,铸铁砝码价格|的JJG99-2006标准

上海众渊砝码厂

2018.08.08

铸铁砝码,铸铁砝码价格|的JJG99-2006标准

标准分类号]暂无([标准分类号]暂无

归口单位 : 质量密度计量技术委员会
主要起草单位 : 计量研究院
湖北省计量 测试技术 研究院
参加起草单位 : 上海市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
广东省计量研究院
测试技术研究院
轨道衡计量站
北京市计量 检测 研究院 院
山东省计量研究院
本规程委托质量密度计量技术委员会负责解释

 

关联标准

  [代替标准] JJG 99-1990JG 273-1991

  [被代替标准]暂无

  [引用标准] JJF 1001-1998,JJF 1027-1991 JJF 1059-1999,GB 62-1992,建议

  -R111 "E1,E2,F1,F2,M1 ,M1 -2,M2,M2-3,M3等级砝码”(2004年版)

  目 录
1 范围…………………………………………………………………………………………(1)
2 引用文献……………………………………………………………………………………(1)
3 术语和计量单位……………………………………………………………………………(2)
3.1 术语………………………………………………………………………………………(2)
3.2 计量单位…………………………………………………………………………………(2)
3.3 符号表……………………………………………………………………………………(3)
4 概述…………………………………………………………………………………………(4)
5 计量性能要求……………………………………………………………………………… (4)
5.1 大允许误差……………………………………………………………………………(4)
5.2 扩展不确定度……………………………………………………………………………(4)
5.3 折算质量…………………………………………………………………………………(4)
6 通用技术要求………………………………………………………………………………(6)
6.1 形状………………………………………………………………………………………(6)
6.2 结构………………………………………………………………………………………(6)
6.3 材料………………………………………………………………………………………(7)
6.4 磁性………………………………………………………………………………………(8)
6.5 密度………………………………………………………………………………………(8)
6.6 表面状况…………………………………………………………………………………(10)
6.7 调整………………………………………………………………………………………(10)
6.8 标记………………………………………………………………………………………(11)
6.9 砝码盒及砝码标牌………………………………………………………………………(12)
7 计量器具控制………………………………………………………………………………(12)
7.1 检定项目…………………………………………………………………………………(13)
7.2 检定条件…………………………………………………………………………………(13)
7.3 检定方法…………………………………………………………………………………(14)
7.4 检定结果的处理…………………………………………………………………………(24)
7.5 检定周期…………………………………………………………………………………(24)

附录 A 不同形状和尺寸砝码的图例………………………………………………………(25)
附录 B 砝码进行组合比较时,修正值的计算公式…………………………………………(28)
附录 C 折算质量测量的不确定度计算……………………………………………………(31)
附录 D 计算空气密度的公式………………………………………………………………(35)
附录 E 检定记录表格………………………………………………………………………(37)
附录 F 检定、检定结果通知书内页格式………………………………………………(49)
附录 G 原工作基准、一等、二等砝码的安排……………………………………………(51)

 

砝码检定规程
本规程采用了 建议¾R111 (2004) 中砝码的准确度等级及其主要技术指标,
并用折算质量表述砝码质量值,替代了 JJG273-1991《工作基准砝码》检定规程和 JJG99-1990
《砝码》(试行) 检定规程。取消了原工作基准砝码、一等砝码、二等砝码和真空质量值。
1  范围
1.1 本规程适用于准确度等级为 E 1 等级、E 2 等级、F 1 等级、F 2 等级、M 1 等级、M 12 等级、
M 2 等级、M 23 等级、M 3 等级的 1mg 5000kg 砝码。各准确度等级的砝码应配备相应的计
量仪器进行使用。可用于检定准确度等级较低的砝码、衡量仪器。规程在实际使用中,砝码
的标称值可根据需要在相应的准确度等级内向上、向下扩展。
1.2 本规程适用于砝码的检定 (修理后的检定视同检定,下同)、后续检定。
1.3 砝码准确度等级的定义如下:
1.3.1 E 1 等级砝码 (原工作基准等级砝码):溯源于基准、副基准,用于检定传递 E 2
等级砝码、用于检定相应的衡量仪器,和与相应的衡量仪器配套使用。
1.3.2 E 2 等级砝码:用于检定传递 F 1 等级及其以下的砝码,用于检定相应的衡量仪器,
和与相应的衡量仪器配套使用。
1.3.3  F 1 等级砝码:用于检定传递 F 2 等级及其以下砝码,用于检定相应的衡量仪器,和
与相应的衡量仪器配套使用。
1.3.4  F 2 等级砝码:用于检定传递 M 1 等级、M 12 等级及其以下的砝码、用于检定相应的
衡量仪器,和与相应的衡量仪器配套使用。
1.3.5  M 1 等级砝码:用于检定传递 M 2 等级、M 23 等级及其以下的砝码、用于检定相应的
衡量仪器,和与相应的衡量仪器配套使用。
1.3.6  M 2 等级砝码:用于检定传递 M 3 等级砝码、用于检定相应的衡量仪器,和与相应的
衡量仪器配套使用。
1.3.7  M 3 等级砝码:用于检定相应的衡量仪器,和与相应的衡量仪器配套使用。
1.3.8  M 12 等级和 M 23 等级砝码:用于检定相应的衡量仪器,和与相应的衡量仪器配套使
用。
1.3.9  砝码:与活塞压力计、测力机 (计)、张力计、力矩仪、扭矩仪、测功机等仪
器配套使用的,或用于检定标准轨道衡的,由质量单位导出的其它量值单位的砝码。
1.4 用于检定衡量仪器 (不含质量比较仪) 的砝码:如果检定过程中使用该砝码的实际质量
值,则其扩展不确定度应不得过仪器在该载荷下大允许误差的 1/3。如果检定过程中只
使用该砝码的标称值,则其大允许误差应不得过仪器在该载荷下大允许误差的 1/3。
2 引用文献
本规程引用下列文献:
JJF 1001-1998《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
JJF 1027-1991《测量误差及数据处理》
JJF 1059-1999《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
GB 62-1992《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建议 ¾ R111 “E 1 、E 2 、F 1 、F 2 、M 1 、M 1-2 、M 2 、M 2-3 、M 3 等级砝码”
(2004 年版) (部分:计量技术要求,第二部分:测量报告表格) (R111 Weights of classes E 1 ,
E 2 , F 1 , F 2 , M 1 , M 1-2 , M 2 , M 2-3 , and M 3 , Parts 1: Metrological and technical requirements and Part 2:
UnRegistered
2
Test Report Format. Edition 2004(E))
使用本规程时,应注意使用上述引用文献的现行有效版本。
3 术语和计量单位
3.1 术语
3.1.1 折算质量,即折算质量值:一物体在约定温度和约定密度的空气中,与一约定密度的
标准器达到平衡,则标准器的质量即为该物体的折算质量。约定温度 (t ref ) 为 20℃;约
定的空气密度 ( r 0 ) 为 1.2kg/m 3 ;砝码折算质量的约定密度 ( r ref ) 为 8000kg/m 3 。
折算质量值 m c 与真空中质量值 m 的关系式:
m V V m m
c c
99985
. 0
) 1 (
) (
0
0
r
r
r
-
= - + = (1)

c c c
m V V m m
) 1 (
99985 . 0
) (
0
0
r
r
r
-
= - + = (2)
3.1.2 物体的密度:物体的质量除以其体积的商,公式为
V
m
= r 。
3.1.3 磁性:一种产生吸引或排斥力的效应。
3.1.3.1 磁偶矩 (m d ):磁偶的一个参数。偶所产生的磁场强度,即:偶和被磁化样
块之间的力,与偶矩成比例。偶和带磁化率样块之间的力与偶矩的平方成比例。
3.1.3.2 磁场强度 (H):由磁性材料 (如磁铁或电流) 所产生的当地磁场的强度。它是
与在磁场中任一点的磁通密度有关的轴矢量。
3.1.3.3 磁力 (F 1 ,F 2 ,F a ,F b ,F max ,和 F z ):磁化或怀疑被磁化的材料由外界磁场而产生
的力。
3.1.3.4 磁导率 ( m ):一种介质改变磁场的能力。
3.1.3.5 磁常数 (真空中的磁导率 ( m 0 )): m 0 =4p´10 -7 NA -2 。
3.1.3.6 (体积) 磁化率 ( c ):一种介质改变磁场的能力。它与磁导率 ( m ) 的关系为:
m / m 0 =1+ c 。 m / m 0 值有时也称为相对磁导率, m r 。
3.1.3.7 () 磁化强度 (M):表述材料物体,如砝码,在没有外界磁场中磁性状态的参数。
(通常,磁性是个矢量,它的梯度和方向在材料的内部不恒定)。物体的磁性在其周
围的空间产生不均匀的磁场,因此对周围其它的物体会产生磁力。
3.1.4 粗糙度参数或 R-参数 (R a 或 R z ):描述样块侧表面粗糙度的参数。字母 R 表示所评估
的侧表面类型,在这种情况下,R 为表面粗糙度。样块的表面有不同的类型:粗糙度表
面 R 参数,主表面 P 参数,曲表面 W 参数。
3.1.5 标尺因子:将灵敏度砝码,质量 m s ,放在衡量仪器上所获得的相应的指示差 D I s 的比
率。
3.1.6 灵敏度砝码:用于确定衡量仪器灵敏度的砝码。
3.2 计量单位
3.2.1 使用的单位
¾ 质量:微克 (mg)、毫克 (mg) 、克 (g) 、公斤 (kg) 和吨 (t);
¾ 密度:公斤每立方米 (kg/m 3 )、克每立方厘米 (g/cm 3 )、毫克每立方厘米
UnRegistered
3
(mg/cm 3 )。
3.2.2 砝码或砝码组的质量标称值应等于 1´10 n kg、或 2´10 n kg、或 5´10 n kg,其中“n”表
示一个正的或负的整数或零。
3.2.3 砝码序列
3.2.3.1 砝码组的序列应由下列之一构成:
(1;1;2;5)´10 n kg;
(1;1;1;2;5)´10 n kg;
(1;2;2;5)´10 n kg (优先使用);
(1;2;3;5)´10 n kg (仅适用于使用中的砝码);
(1;1;2;2;5)´10 n kg
3.2.3.2 一组砝码可以包括多个标称值相同的砝码。
3.3 符号表
符号  SI 单位  定义
r a kg/m 3 潮湿空气的密度
D I  天平的指示差,其中 D I=I t -I r
D I s 由于灵敏度砝码引起的天平指示的改变
MPE  mg  砝码的大允许误差
D m  kg  质量差,通常为被检砝码和标准砝码的质量差值
m D
kg
大约具有相同标准偏差的一组或一系列相同测量序列的测
量的平均值
D m c kg  折算质量的差值
r 0 kg/m 3 空气密度的参考值,等于 1.2kg/m 3
r ref kg/m 3 砝码的约定密度,例如 8000 kg/m 3
|MPE/m 0 |  砝码大允许相对误差的的值
C  空气浮力的修正因子
C s 对灵敏度砝码密度而言,空气浮力修正因子
mc  mg  砝码的真空中质量修正值,即 m-m 0
mc c mg  砝码的折算质量修正值,即 m c -m 0
d  标尺分度值
f  标尺因子 (kg/标尺分度)
I  衡量仪器的显示值 (分度)
j  测量序列的次数
z  被检砝码的个数
k  覆盖因子,常为 2 或 3 ( 不确定度表述指南:1995)
m  kg  固体 (砝码) 的真空中质量
m c kg  砝码的折算质量
m 0 kg  质量,砝码的标称值 (如:1kg)
c
m D
标准砝码密度 r ref ,被检砝码与标准砝码之间的平均测量差

n  测量次数
r  标准砝码的下角标
s  标准偏差
s  灵敏度砝码的下角标
t  被检砝码的下角标
UnRegistered
4
w
在砝码比较中,为使天平平衡,在较轻的称盘上添加的标
准小砝码的下角标
t ref 标准砝码的温度
T  K  采用 1990 温标 (ITS-90) 的热力学温度
U  扩展不确定度
u  标准不确定度
V  m 3 固体 (砝码) 的体积
V c m 3 砝码的约定体积
F 1 N
用质量比较仪上组读数的平均质量改变量计算的平均
力值
F 2 N
用质量比较仪上第二组读数的平均质量改变量计算的平均
力值
F a N  用于磁化率的平均力值
F b N  用于磁性的平均力值
F max N  用于磁化率的大力值
F z N  质量比较仪与砝码在垂直方向或 z 方向的磁力
4 概述
4.1 砝码是一种复现质量值的实物量具。它具有的物理特性和计量特性:形状、尺寸、
材料、表面状况、密度、磁性、质量标称值和大允许误差等。
4.2 对于一个砝码,它可以单独复现某一固定的质量值。对于砝码组,它不仅可以单独单
个使用,而且也可将不同的单个砝码组合在一起使用,用以复现若干个大小不同的一组质量
值。
5 计量性能要求
5.1 大允许误差
5.1.1 检定及后续检定的大允许误差
5.1.1.1 除了附录 G 中的特例和 1.3.9 的砝码以外,其它各准确度等级的砝码,检
定、后续检定折算质量的大允许误差不应大于表 1 中的要求。
5.1.1.2 使用中的砝码,或与仪器配套使用的砝码,若其质量标称值在表 1 中没有,可用表
1 中已有的质量标称值累计得到;其质量大允许误差的的值亦为对应的大允许误差
对值之和。
5.2 扩展不确定度
在规定的准确度等级内,一个质量标称值为 m 0 的单个砝码,其折算质量的扩展不
确定度,U (k=2),应不大于表 1 中相应准确度等级的大允许误差的值的三分之一。
U £ 1/3|MPE|
5.3 折算质量
5.3.1 在规定的准确度等级 (E 1 等级砝码除外) 内,一个质量标称值为 m 0 的单个砝码,
检定时,折算质量 m c 与砝码标称值 m 0 的差,正值不能过大允许误差的值|MPE|
的三分之二,负值的的值不能过大允许误差的值|MPE|的三分之一:
m 0 -
3
1
|MPE| £ m c  £ m 0 +
3
2
|MPE|
5.3.2 在规定的准确度等级 (E 1 等级砝码除外) 内,一个质量标称值为 m 0 的单个砝码,
后续检定中,如果具体限定了大允许误差的单个砝码,则折算质量 m c  (根据 5.2 确定扩展
UnRegistered
5
不确定度) 与砝码标称值 m 0 之差的值不能过大允许误差的值|MPE|减去扩展
不确定度:
m 0 - (|MPE|-U) £ m c  £ m 0 +(|MPE|-U)
5.3.3 对于新的和修理后的增砣 (含标准增砣),除符合上述关系外,检定时其折算质
量还应符合下述关系式:
m c -m 0  ³ 0
5.3.4 对于 E 1 等级砝码,其折算质量值与标称值的差的值|m c -m 0 |,不得过大允许
误差值的值。
5.3.5 经修理后的砝码,其修正值的控制范围按照 5.3.1 进行。
表 表 1 砝码大允许误差 的值 (|MPE|, ,以 以 mg  为单位)
标称值
E 1 E 2 F 1 F 2 M 1 M 12 M 2 M 23 M 3
5000kg  25000  80000  250000 500000 800000  1600000  2500000
2000kg  10000  30000  100000 200000 300000  600000  1000000
1000kg  1600  5000  16000  50000  100000 160000  300000  500000
500kg  800  2500  8000  25000  50000  80000  160000  250000
200kg  300  1000  3000  10000  20000  30000  60000  100000
100kg  160  500  1600  5000  10000  16000  30000  50000
50kg  25  80  250  800  2500  5000  8000  16000  25000
20kg  10  30  100  300  1000  3000  10000
10kg  5.0  16  50  160  500  1600  5000
5kg  2.5  8.0  25  80  250  800  2500
2kg  1.0  3.0  10  30  100  300  1000
1kg  0.5  1.6  5.0  16  50  160  500
500g  0.25  0.8  2.5  8.0  25  80  250
200g  0.10  0.3  1.0  3.0  10  30  100
100g  0.05  0.16  0.5  1.6  5.0  16  50
50g  0.03  0.10  0.3  1.0  3.0  10  30
20g  0.025  0.08  0.25  0.8  2.5  8.0  25
10g  0.020  0.06  0.20  0.6  2.0  6.0  20
5g  0.016  0.05  0.16  0.5  1.6  5.0  16
2g  0.012  0.04  0.12  0.4  1.2  4.0  12
1g  0.010  0.03  0.10  0.3  1.0  3.0  10
500mg  0.008  0.025  0.08  0.25  0.8  2.5 
200mg  0.006  0.020  0.06  0.20  0.6  2.0 
100mg  0.005  0.016  0.05  0.16  0.5  1.6 
50mg  0.004  0.012  0.04  0.12  0.4 
20mg  0.003  0.010  0.03  0.10  0.3 
10mg  0.003  0.008  0.025  0.08  0.25 
5mg  0.003  0.006  0.020  0.06  0.20 
2mg  0.003  0.006  0.020  0.06  0.20 
1mg  0.003  0.006  0.020  0.06  0.20 
5.3.6 在规定的准确度范围内,一个质量标称值为 m 0 的单个砝码,其相临两个周期的
检定结果之差不得过该砝码大允许误差的三分之一。
UnRegistered
6
6.  通用技术要求
6.1 形状
6.1.1 总则
6.1.1.1 为了方便与识别,砝码应具有简单的几何形状。砝码的边和角应修圆,表面不
应有锐边或锐角和的砂眼,以防止磨损和积灰。
6.1.1.2 砝码组中的砝码,除了 1g 或小于 1g 的砝码,应具有相同的形状。
6.1.1.3 使用中的砝码,在其磁性、质量量值已证实稳定的前提下,允许具有区别于本规程
所规定的其它形状。
6.1.1.4 与测量仪器配套使用的砝码,或为门用途而设计的砝码,允许具有区别于本
规程所规定的其它形状。
6.1.2 小于或等于 1g 的砝码
6.1.2.1 小于或等于 1g 的砝码应为有适当形状的多边形片状或丝状砝码,易于夹取。在标
称值的一个序列中,不应插入与本序列形状不同的其它形状。
6.1.2.2 表 2 中给出砝码形状所表明的标称值,砝码体上不标记标称值。
表 2 1g 及小于 1g 砝码的形状
标称值  多边形片状  线形
(5、50、500) mg  五边形
(2、20、200) mg  正方形、长方形
(1、10、100、1000) mg  三角形
五边形 5 段
正方形、长方形 或 2 段
三角形 1 段
6.1.3 1g 到 50kg 的砝码
6.1.3.1 1g 砝码当与其倍量砝码放置,或单独放置时,可以是 1g 砝码倍量的形状;当与其
分量砝码放置时,可以是 1g 砝码分量的形状。
6.1.3.2 从 1g 到 50kg 标称值的砝码可参照附录 A 的图 A.1,外部尺寸见表 A.2。
6.1.3.2.1 砝码可为直圆柱体或圆锥台体,参见图 A.1。砝码体 (不含提钮) 的应约等于
直径的平均值,可以在平均直径的 3/4 和 5/4 之间。
6.1.3.2.2 砝码如带有提钮,其在砝码的平均直径和半径之间。
6.1.3.3 5kg 50kg 砝码也可以采用适于抓取的不同形状,如:轴、钩、环、或其它形状。
6.1.3.4 5kg 到 50kg 的 M 1 等级、M 2 等级、M 3 等级砝码可以是有圆形边角和提钮的倒
置正六棱台或平行六面体结构。M 1 等级、M 2 等级、M 3 等级砝码可参照附录 A 的图 A.3,
尺寸的公差实例见附录 A,表 A.4。
6.1.3.5 砝码形状也可视需要为扁圆柱体 (如增砣砝码)、圆盘,可以沿圆心或半径开上下贯
通的孔或槽,以便取放。
6.1.4 大于 50kg 的砝码
6.1.4.1 大于 50kg 的砝码可以是圆柱形、矩形或其它合适的形状。
6.1.4.2 大于 50kg 的砝码可以采用适于抓取的不同形状,如:轴、钩、环、或其它形状。
6.1.4.3 如果 M 1 等级、M 2 等级、M 3 等级或 M 12 等级、M 23 等级砝码在平坦的地面(或轨道)
使用,可以配备限制范围的滑轨或沟槽使用。
6.1.5 其它砝码的形状
装在仪器内,且作为仪器中配套使用的砝码、或根据其它特定的仪器结构、使用要求配
备的砝码,为确保砝码的测量目的和测量准确度,砝码可作成与仪器结构或使用条件相适应
的其它相应的形状。
6.2 结构
6.2.1 E 1 等级、E 2 等级、F 1 等级砝码
UnRegistered
7
6.2.1.1 1mg 到 50kg 的 E 1 等级、E 2 等级、F 1 等级砝码
1mg 到 50kg 的 E 1 等级、E 2 等级、F 1 等级砝码应为实心整体结构,由整块材料构成,不
带调整腔。
6.2.1.2 大于 50kg 的砝码
6.2.1.2.1 大于 50kg 的 E 2 等级、F 1 等级砝码可以有一个调整腔。E 2 等级砝码调整腔的体积
不应过砝码总体积的 1/1000,F 1 等级砝码不得过 1/20。调整腔应密封,防水、防气。
带有罗纹的螺栓、提钮或类似的部件可以封闭调整腔,其材料应与砝码材料相同,其表面状
况应符合 E 2 等级、F 1 等级砝码要求。
6.2.1.2.2 调整后,调整腔总体积约为 1/2 应为空的。
6.2.2 F 2 等级砝码
6.2.2.1 1g 到 50kg 的 F 2 等级砝码
6.2.2.1.1 1g 到 50kg 的 F 2 等级砝码可以有调整腔,其体积不应过砝码总体积的 1/4。调
整腔应用提钮或其它的方式密封。
6.2.2.1.2 调整后,调整腔总体积约为 1/2 应为空的。
6.2.2.2 大于 50kg 的 F 2 等级砝码
大于 50kg 的 F 2 等级砝码可由多块材料。需防水或防尘焊接封闭。砝码可由多种材
料构成,其磁性应符合 F 2 等级砝码的要求。
6.2.2.2.1 大于 50kg 的 F 2 等级砝码可以有一个调整腔,调整腔的体积不应过总体积的
1/20。调整腔应密封,防水、防气。带有罗纹的螺栓、提钮或类似的部件可以封闭调整腔。
6.2.2.2.2 调整后,调整腔总体积约为 1/2 应为空的。
6.2.3 M 1 等级、M 12 等级、M 2 等级、M 23 等级、M 3 等级砝码
6.2.3.1 1g 到 50kg 的 M 1 等级、M 2 等级、M 3 等级砝码
6.2.3.1.1 1g 到 50g 的 M 1 等级、M 2 等级、M 3 等级砝码是否有调整腔不做强行规定,100g
到 50kg 的 M 1 等级、M 2 等级、M 3 等级砝码应有调整腔。调整腔应有的腔盖,避免外界
物质进入。允许将调整腔打开加入调整物。调整腔的体积不应大于砝码总体积的 1/4。
6.2.3.1.2 调整后,调整腔总体积约为 1/3 应为空的。
6.2.3.2 1g 到 50kg 的 M 1 等级、M 2 等级、M 3 等级圆柱形砝码,调整腔与砝码的垂直轴线同
轴,开口在砝码提钮的上方,并加宽入口直径。调整腔的设计应考虑密封和易于开启,进行
调整。
6.2.3.3 5kg 到 50kg 的 M 1 等级、M 2 等级、M 3 等级平行六面体砝码,调整腔可以在管形提
钮内,或如果提钮是实心的,应在砝码正上方,开口在砝码侧面或上表面 (见附录 A,图
A.3 和图 A.5)。
6.2.3.3.1 如果调整腔在管状提钮内 (见图 A.3),调整腔可以用螺纹塞子或带有提钮的
盘盖封闭。塞子或盘盖可由铜合金或其它适当的金属材料制成,应由铅塞 (或其它材料) 塞
入内部的螺孔或条形管中封闭。
6.2.3.3.2 如果调整腔是在上方浇铸的,开口在砝码的侧面或上表面 (见图 A.5),调整腔应
由软钢或其它适当的材料制成的盘关闭,由铅塞或适当的材料导入锥形孔中密封。
6.2.3.4 大于 50kg 的 M 1 等级、M 12 等级、M 2 等级、M 23 等级、M 3 等级砝码,砝码不应有
导致积灰的腔体。
6.2.3.4.1 砝码可有一个或多个调整腔,所有调整腔的总体积不应过砝码总体积的 1/10。
腔体应密封、防水、防尘。调整腔可用带螺纹的塞子或提钮密封。
6.2.3.4.2 调整后,调整腔内少 1/3 的体积是空的。
6.3 材料
6.3.1 总则
UnRegistered
8
砝码通常应采用金属或合金,砝码应为耐的。材料应在通常条件下使用或为了
某种目的使用砝码时,砝码质量值的改变相对于该准确度等级的大允许误差 (见表 1) 而
言可以忽略不计。
6.3.2 E 1 等级、E 2 等级砝码
大于或等于 1g 的砝码,其材料硬度和表面的性应优于或类似于奥氏体不锈钢。
6.3.3 F 1 等级、F 2 等级砝码
为了提高砝码的性和硬度,对于大于或等于 1g 的 F 1 等级、F 2 等级砝码的表面应
选用适当的金属铸造,其硬度和脆度应少优于拉制黄铜。
6.3.3.1 对于等于或大于 1g 的砝码,用于 F 1 等级、F 2 等级砝码材料的硬度和脆度应
少等于铜合金的要求。
6.3.3.2 对于大于 50kg 的砝码,用于 F 1 等级、F 2 等级砝码体或外表面的材料的硬度和
脆度应少等于不锈钢的要求。
6.3.4 小于或等于 50kg 的 M 1 等级、M 2 等级、M 3 等级砝码
6.3.4.1 用于小于 1g 的砝码材料应用和的金属材料。
6.3.4.2 1g 到 50kg 的圆柱体砝码应用铜合金,或硬度和性与铜合金相类似的金属制
造。灰口铁不应用于 100g 以下的砝码。
6.3.4.3 5kg 到 50kg 的矩形六面体砝码应用性少等于灰口铸铁的材料。它的脆
度不应过灰口铸铁。
6.3.4.4 矩形砝码的提钮应用无缝钢管或铸铁,应与砝码体整体铸造。
6.3.4.5 戥秤的秤砣应由铸黄铜。
6.3.5 大于 50kg 的 M 1 等级、M 12 等级、M 2 等级、M 23 等级、M 3 等级砝码
6.3.5.1 砝码应由一块或多块材料,材料的性要等于或优于灰口铁。
6.3.5.2 在正常使用的条件下,材料的硬度和强度应能承受加载和冲击。
6.4 磁性
6.4.1 化强度的
砝码的磁性 M 通过化强度 m 0 M 表示,不得过表 3 中的大值。
表 3 大化强度, m 0 M
砝码等级  E 1 E 2 F 1 F 2 M 1 M 12 M 2 M 23 M 3
大化强度, m 0 M ( m T)  2.5  8  25  80  250  500  800  1600  2500
(A/m)  2  6.4  20  64  200  400  640  1280  2000
6.4.2 磁化率的
表 4 中给出了砝码磁化率不得过的大值。
表 4 大磁化率, c
砝码等级  E 1 E 2 F 1 F 2
m£1g  0.25  0.9  10  -
2g£m£10g  0.06  0.18  0.7  4
20g£m  0.02  0.07  0.2  0.8
6.4.3 如果测量砝码化强度和磁化率的所有数值小于这些值,则可以认为由于砝码磁
性所引起的不确定度分量可忽略不计。表 3 和表 4 中给出的化强度和磁化率的大值是这
样来的:天平称量盘处所存在的磁场和磁场梯度所引起的被检砝码的折算质量值的改变不应
过其大允许误差的 1/10。
6.5 密度
6.5.1 总则
砝码的材料密度应满足空气密度 (1.2kg/m 3 ) 的变化量在 10%的情况下所引起的误差不
UnRegistered
9
应过表 1 中给出的大允许误差的 1/4。
表 5 密度的小和大值 ( r min , r max )
r min , r max  (10 3 kg/m 3 )
砝码等级 (对 M 3 等级砝码没有指标要求)  标称值
E 1 E 2 F 1 F 2 M 1 M 12 M 2 M 23
³100g  7.934..8.0 7.81….8.21 7.39….8.73 6.4….10.7  ³4.4  >3.0  ³2.3  ³1.5
50g  7.92…8.08  7.74….8.28 7.27….8.89 6.0….12.0  ³4.0 
20g  7.84….8.17  7.50….8.57  6.6….10.1  4.8….24.0  ³2.6 
10g  7.74….8.28  7.27….8.89  6.0….12.0  ³4.0  ³2.0 
5g  7.62….8.42  6.9….9.6  5.3….16.0  ³3.0 
2g  7.27….8.89  6.0….12.0  ³4.0  ³2.0 
1g  6.9….9.6  5.3….16.0  ³3.0 
500mg  6.3…10.9  ³4.4  ³2.2 
200mg  5.3…16.0  ³3.0 
100mg  ³4.4 
50mg  ³3.4 
20mg  ³2.3 
注 1:这是有关砝码密度的规则。令|MPE/m 0 |为砝码大允许相对误差值。砝码密度 r 应
满足下述条件:
如果|MPE/m 0 |<6´10 -5 ,
)
6
/
( 10 1
1
/ 8000
)
6
/
( 10 1
1
/ 8000
0 5
3
0 5
3
m MPE
m kg
m MPE
m kg
-
´ £ £
+
´ r (3)
如果|MPE/m 0 |³6´10 -5 , r £
+
´
)
6
/
( 10 1
1
/ 8000
0 5
3
m MPE
m kg (4)
注 2:除上表要求外,对于标准砝码或大标称值的砝码,其密度要求相对独立,理想的
密度值为 8000kg/m 3 。
6.5.2 空气密度偏移量的修正
6.5.2.1 如果空气密度相对于 r 0 =1.2kg/m 3 的偏移量过 10%,并且被检砝码密度 r t 偏离折算
值 8000kg/m 3 ,折算质量可按下面公式进行修正:
cw
s
cs
cr cr ct
m
I
m
I C m m m ±
D
´ D ± + =
cw
s
cs
a r t cr
m
I
m
I V V m ±
D
´ D ± - ´ - + = ) ( ) (
0
r r (5)
其中: )
1 1
)( (
0
r t
a
C
r r
r r - - = (6)
如果 C m 0 小于该砝码大允许误差的九分之一,可不进行空气浮力修正,而将此部分
UnRegistered
10
误差放入空气浮力不确定度进行计算 (见附录 C.3.1)。
6.5.2.2 检定天平用的砝码
砝码采用折算质量值时,海拔对测量的结果会产生影响;因此,要采用 6.5.2.1 或公
式 (5)、(6)的方法进行浮力修正,这需要知道砝码的密度。如果在海拔 330 米以上使用 E 1
等级、E 2 等级砝码,须提供砝码的密度及其相应的不确定度。对于 F 1 等级砝码,如果在 800
米以上使用时,F 1 等级砝码也应进行空气浮力修正。因此,对于使用折算质量值为标准的
各等级砝码,应考虑尽量减少海拔、或材料密度与 8000kg/m 3 之间的偏差对浮力的影响。
6.6 表面状况
6.6.1 总则
砝码的表面状况应使得在正常使用条件下,砝码质量的变化相对于大允许误差而言是
可以忽略不计的。
6.6.1.1 砝码的表面 (包括底面和边角) 应为平滑的,所有棱边和棱角应修圆。
6.6.1.2 E 1 等级、E 2 等级、F 1 等级和 F 2 等级砝码的表面不应有砂眼;用目力检查时,表面
应有光泽。
大于或等于 1g 的 F 2 等级砝码,其表面可具有适当的金属镀层或涂层。
6.6.1.3 M 1 等级、M 12 等级、M 2 等级、M 23 等级、M 3 等级砝码
6.6.1.3.1 为了提高砝码的性和硬度,对于大于或等于 1g 的砝码的表面应有适当的金
属镀层或涂层。
6.6.1.3.2 M 1 等级、M 2 等级、M 3 等级的毫克组砝码不应有镀层或涂层。
6.6.1.3.3 除戥秤的黄铜秤砣不应有镀层外,对于其余 M 1 等级、M 12 等级、M 2 等级、
M 23 等级、M 3 等级砝码,视需要可以有镀层或涂层。表面镀层或涂层应为平滑的;目力检
查时,不应有砂眼。
6.6.1.3.4 对于有镀层或涂层的砝码,其镀层或涂层应能起到提高砝码表面品质的作用;在
通常情况下,应能承受正常的冲击、磨损、污染、和环境等影响,应有的牢固
度。
6.6.1.4 一般情况下,目力检查就可以了。如有怀疑和争议,采用表 6 中给出的数值。对于
大于 50kg 的所有等级砝码表面粗糙度大值可以采用表 6 中数值的两倍。
表 6 表面粗糙度的大值
等级  E 1 E 2 F 1 F 2
R z (mm)  0.5  1  2  5
R a (mm)  0.1  0.2  0.4  1
6.7 调整
给定标称值的砝码应这样调整:在空气中测量结果的折算质量值应满足本规程中 5.3 条
的要求。不确定度满足 5.2 条的要求。
6.7.1 E 1 等级、E 2 等级砝码
砝码应采用打磨、研磨或适当的方法调整。调整后应满足 6.6 的要求。
6.7.2 F 1 等级、F 2 等级砝码
砝码应采用打磨、研磨或适当的方法调整,不应改变表面状况。带有调整腔的砝码应用
砝码的同种材料,或锡、钼、钨调整。
6.7.3 1g 及其以上的 M 1 等级、M 12 等级、M 2 等级、M 23 等级、M 3 等级砝码
6.7.3.1 100g 及其以上的砝码应用如铅片等金属材料调整。
6.7.3.2 1g 到 50g 的没有调整腔的圆柱体砝码应用打磨、研磨、切削等方法进行调整。如果
这些砝码有调整腔,砝码应用如铅片等金属材料调整。
6.7.3.3 1mg 到 1000mg 的薄片和丝状砝码应用剪切、打磨或研磨来调整。
UnRegistered
11
6.7.3.4 用于调整的材料应为可以保持其质量和结构的固体材料。调整材料在砝码体内
不应对其质量和形状有改变 (化学的或电子的)。
6.7.4 参考条件
适用于标准砝码调整的参考条件如下:
¾ 标准参考密度:8000kg/m 3 ;
¾ 空气密度:1.2 kg/m 3 ;
¾ 在 20℃的空气中平衡,无需进行空气浮力修正。
6.8 标记
6.8.1 总则
如果砝码的表面状况和稳定性不受标记和标记过程的影响,在可能造成砝码混用,或砝
码作为贸易结算的计量器具而使用时,砝码体上应清晰的标记其质量标称值。其它情况下,
不做强制性规定。
在其标记和标记过程中,砝码的表面状况和稳定性不受影响的条件下,对于准确度等级
在 F 2 等级以上的砝码,如在使用中有可能导致错误使用砝码时,100mg 及其以上的砝码可
采用研磨或雕刻的方式,清晰地标记其砝码器号和该砝码的准确度等级。对于 M 1 等级、M 12
等级、M 2 等级、M 23 等级、M 3 等级砝码不做强制性规定。
各准确度等级线状毫克组砝码、50mg 及其以下的各准确度等级片状砝码、链码以及仪
器中作为其零部件配套使用的砝码可不标记质量标称值、砝码器号及准确度等级。
对于使用中的砝码,砝码体上的标记不得涂抹、修改。
6.8.1.1 砝码质量标称值的数字表示:
1kg~1000kg (不含 1000kg) 的砝码 ¾ 以公斤“kg”为单位的标称值;
1000kg 及其以上的砝码 ¾ 以吨“t”为单位的标称值;
克组砝码 ¾ 以克“g”为单位的标称值;
毫克组砝码 ¾ 以毫克“mg”为单位的标称值。
6.8.1.2 砝码准确度等级的表示:
砝码体的上表面用“E 1 ”、“E 2 ”、“F 1 ”、“F 2 ”、“M 1 ”、“M 12 ”、“M 2 ”、“M 23 ”、“M 3 ”标
记其准确度等级。
6.8.1.3 砝码器号的数字表示:
砝码的器号用阿拉伯数字表示,并且相同准确度等级内的砝码器号一。
E 1 等级砝码的器号为三位阿拉伯数字或英文大写字母;E 2 等级砝码的器号为四位阿拉伯
数字或英文大写字母;F 等级砝码标记器号不做强制性规定,但需标记砝码的标称值。
6.8.1.4 一组砝码中如果有两个或三个同一标称值的砝码,应用一个或两个星形或点或数字
给予区别;如果是线状砝码,应用一个或两个钩给予区别。
6.8.2 M 1 等级、M 12 等级、M 2 等级、M 23 等级、M 3 等级砝码
6.8.2.1 50kg 到 5000kg 的矩形砝码应在砝码体上用凸或凹的字体标记其标称值和“kg”或
“t”(见附录 A,A.3 和 A.5)。
6.8.2.2 1g 到 5000kg 的圆柱体砝码应在提钮上用凸或凹的字体标记其标称值和“g”或“kg”
或“t”(见附录 A,A.1)。500g 到 5000kg 的圆柱体砝码标记可在砝码体的侧表面上。
6.8.2.3 M 1 等级砝码可用凸或凹的字体标记 M 1 或 M 及其标称值 (见附录 A,A.3 和 A.5)。
矩形的 M 1 等级砝码可标记的商标。在这种情况下,商标应用凸或凹的字体显
示在矩形砝码的中间部分 (见附录 A,A.3 和 A.5)。
6.8.2.4 M 2 等级砝码可用凸或凹的字体标记其标称值和 M 2 ,或不做等级标记 (见附录 A,
A.3 和 A.5)。
6.8.2.5 M 3 等级砝码可用凸或凹的字体标记其标称值和 M 3 ,或 X (见附录 A,A.3 和 A.5)。
UnRegistered
12
6.8.2.6 M 2 等级和 M 3 等级 (除了线状砝码) 可标记的商标。在这种情况下,
商标应用凸或凹的字体显示在矩形砝码的中间部分、矩形砝码提钮的上表面或侧表面、有固
定提钮的 M 3 等级圆柱体砝码的上表面或侧表面 (见附录 A,A.1、A.3 和 A.5)。
6.8.2.7 等于或大于 50kg 的 M 3 等级砝码
砝码应带有以数字标记的标称值和单位符号。
6.8.3 大于 50kg 的 M 12 等级、M 23 等级砝码
M 12 等级、M 23 等级砝码可用凸或凹的字体标记其标称值和其相应的准确度等级,M 12
或 M 23 。
6.8.4 出厂标记
对于新的砝码,要清晰地标记每一个砝码,以便将砝码与检定文件相结合。表 7 中
给出了新砝码体上标记可接受的多数字。
表 7 用户标记的多数字
砝码等级  标称值  字体 mm
符号、数字或字
母的多数目
E 1 ³1g  2~5  6
E 2 ³1g  2~5  7
F 1 到 M 2 1g 到 100g  3  8
F 1 到 M 2 200g 到 10kg  5  8
F 1 到 M 2 ³20kg  7  8
在标称值或等级的标记不会产生混淆的情况下,出厂标志应由符号、数字或字母组
成。
6.9 砝码盒及砝码标牌
6.9.1 总则
除了 M 2 等级、M 3 等级砝码,砝码的标牌应与下述要求相一致。
6.9.1.1 属于同组的砝码应有相同的准确度等级。
6.9.1.2 砝码盒的上表面应有性标记,标记应记录以下主要内容:
a) 名称;
b) 准确度等级;
c) ;
d) 砝码器号 (无器号时,不设此标记);
e) 质量范围;
f) 砝码个数;
g) 砝码材料密度范围;
h) 砝码材料;
i) 出厂日期;
6.9.2 E 1 等级、E 2 等级、F 1 等级、F 2 等级砝码
6.9.2.1 单个砝码和砝码组应避免由于冲击或振动引起的磨损或损坏。它们应被装在用木
材、,或其它适宜的材料制成的,有单独穴的盒子中。
6.9.2.2 E 1 等级、E 2 等级、F 1 等级、F 2 等级砝码应用对砝码表面不会造成划伤或损坏的工
具抓取。
6.9.2.3 砝码盒应足够,不易变形。
6.9.3 M 1 等级、M 12 等级、M 2 等级、M 23 等级、M 3 等级砝码是否配备砝码盒,不做强制性
规定。
UnRegistered
13
7.  计量器具控制
计量器具控制包括砝码的检定和后续检定。
7.1 检定项目
表 8 中给出了需进行的检定项目。在所有的计量技术指标检定以前,需对砝码 (除附录
G 和砝码) 外观、材料 (不测量体积的砝码)、标记、砝码盒和进行目力检查,判断
其是否符合本规程中 6.1、6.2、6.3、6.8 和 6.9 条的要求。
表 8 检定项目
需检定的砝
码或砝码组
检定
密度 r (或)
体积 V
表面
粗糙度
磁化率 c
磁性
m 0 M
折算质量
m c
等级  E  F  M  E  F  M  E  F  M  E  F  M  E  F  M
IV  +  + P V  V  V  V  +  +  -  +  +  +  +  +  +
一组中所有
的砝码
SV  -  -  -  V  V  V  -  -  -  *  *  *  +  +  +
标志: IV:检定; SV:后续检定;
- :不进行检定;  V :仅用目力观测检查;
+ :要求检定; *:在怀疑时,应重新检定砝码的磁性;
P:仅适用于 F 1 等级砝码,不适用于 F 2 等级砝码。用户根据实际的使用地点和需
要确定是否检定 F 1 等级砝码的密度值
对于砝码,折算质量的测量方法须遵循本规程的有关规定。其它的计量技术指标,
须遵循其相应设备的检定规程中的规定。
7.2 检定条件
7.2.1 环境条件
砝码的检定应在稳定的环境状况下,砝码的温度接近室温 1 。
表 9 检定各准确度等级砝码时的环境状况
砝码等级  检定时的温度变化 2
E 1 每 4 小时大变化 0.5℃
E 2 每 4 小时大变化 1℃
F 1 每 4 小时大变化 2℃
F 2 每 4 小时大变化 3.5℃
M 1 每 4 小时大变化 5℃
砝码等级  空气的相对湿度应在的范围 3
E 1 40%到 60%,每 4 小时大变化 5%
E 2 30%到 70%,每 4 小时大变化 10%
F  30%到 70%,每 4 小时大变化 15%
7.2.1.1 对于 E 1 等级、E 2 等级砝码,实验室温度应在 18℃到 23℃。环境条件应满足衡量仪
器的要求。
7.2.1.2 检定实验室不允许有容易察觉的振动和气流,应尽量远离振源和磁源。实验室内的
天平和砝码应避免阳光直接照射。
7.2.1.3 当空气密度相对于 1.2kg/m 3 变化过 10%时,被检砝码的计算应采用真空质量值,
折算质量值由真空质量值计算而来。
1 砝码和衡量仪器之间的温度差值要尽量的小。在检定前应将标准和被检砝码放在衡量仪器里可减小它们
的温度差。
2 这是实验室的温度变化量。在检定前,相对于 24 小时内实验室的温度变化,天平和砝码也要求温度稳定。
3 在存放砝码时,湿度的上限是很的。
UnRegistered
14
7.2.1.4 实验室气象参数检定条件
检定砝码时,实验室内需配备相应准确度的温度计、湿度计和压力计,以测量实验室内
空气密度。
表 10 实验室内配备气象参数测量设备的准确度
被检砝码等级  温度计  湿度计  气压计
E  £0.1℃  £5%RH  £0.6hPa
F  £0.1℃  £6%RH  £2hPa
M  较 F 等级砝码稍低的温度计、湿度计
7.2.2 衡量仪器
7.2.2.1 衡量仪器的计量特性在进行测量之前要已知。如果被检砝码进行空气浮力修正,则
其合成标准不确定度 (即重复性、灵敏度、分辨力、偏载等的合成) 应不得过被检砝码质
量大允许误差值的六分之一;如果被检砝码不进行空气浮力修正,则合成标准不确定
度不得过被检砝码质量大允许误差值的九分之一 (见附录 C.1 和 C.4)。
7.2.2.2 本规程中,所有衡量仪器的平衡位置读数为:
a) 阻尼 (数字) 式衡量仪器:两次静止点 (稳定点) 读数的算术平均值;
b) 摆动式衡量仪器:开启天平后,经过一个半周期之后,连续三次或四次回转点读数
按公式
4
2
3 2 1
i i i
I
+ +
= 计算。
7.2.3 标准砝码
标准砝码少应比被检定砝码高一准确度等级,其质量扩展不确定度应不大于被检砝码
质量大允许误差的九分之一。
7.3 检定方法
本规程中所包括的方法分别对应相应的要求。除了在密度测量里采用真空质量之外 (见
3.1.2),其它地方都采用折算质量。
7.3.1 准备工作
检定砝码过程中,准备工作需按如下顺序进行:
7.3.1.1 砝码清洁
1) 在进行检定、测量之前,砝码都须要清洁。清洁过程不能去除一块砝码材料。
砝码在抓取和储存时都须保持其清洁。清洁时不得改变砝码的表面特性 (如:划伤砝码)。
如果砝码上有相当的灰尘,可以用干净的无水乙醇清洁砝码或局部。带有调整腔的砝码
不得浸入溶液中,以免液体浸入腔体。
2) 表 11 中给出了砝码用溶液清洗之后的稳定时间。
表 11 清洗后的稳定时间
砝码等级  E 1 E 2 F 1 F 2 到 M 3
用无水乙醇清洗后  (48~72) 小时  (24~48) 小时  (12~24) 小时  >1 小时
用蒸馏水清洗后  (24~48) 小时  (12~24) 小时  >12 小时  >1 小时
7.3.1.2 温度稳定
在进行检定、测量之前,砝码都需要恒温以达到实验室的状况。特别对于 E 1
等级、E 2 等级、F 1 等级砝码,温度应与测量室内的温度接近。
表 12 中给出了强制的温度恒定短时间 (根据砝码尺寸、等级和本身的温度与实验室内
温度的差)。一般情况,的稳定时间为 24 小时。
表 12 温度稳定时间,单位:小时
ΔT*  标称值  E 1 等级  E 2 等级  F 1 等级  F 2 等级
UnRegistered
15
1000, 2000, 5000kg  -  -  79  5
100, 200, 500kg  -  70  33  4
10, 20, 50kg  45  27  12  3
1, 2, 5kg  18  12  6  2
100, 200, 500g  8  5  3  1
10, 20, 50g  2  2  1  1
±20°C
<10g  1  0.5
1000, 2000, 5000kg  -  -  1  1
100, 200, 500kg  -  40  2  1
10, 20, 50kg  36  18  4  1
1, 2, 5kg  15  8  3  1
100, 200, 500g  6  4  2  0.5
10, 20, 50g  2  1  1  0.5
±5°C
<10g  0.5
1000, 2000, 5000kg  -  -  1  0.5
100, 200, 500kg  -  16  1  0.5
10, 20, 50kg  27  10  1  0.5
1, 2, 5kg  12  5  1  0.5
100, 200, 500g  5  3  1  0.5
±2°C
<100g  1
1000, 2000, 5000kg  -  -  -  -
100, 200, 500kg  -  1  0.5  0.5
10, 20, 50kg  11  1  0.5  0.5
1, 2, 5kg  7  1  0.5  0.5
100, 200, 500g  3  1  0.5  0.5
±0.5°C
<100g  2  0.5
* ΔT = 砝码温度与实验室温度的差。
7.3.2 表面粗糙度
砝码质量的稳定性依靠砝码的表面状况。在其它情况相同的时候,具有光滑表面的
砝码要比粗糙表面的砝码稳定。在评估砝码表面粗糙度时,砝码表面需保持清洁。
用目力观察砝码表面粗糙度 (刻字的地方除外),表面的斑痕,如划痕,不应作为表面
粗糙度测量结果。表面粗糙度的评估仅适用于大于或等于 1g 的 E 1 等级、E 2 等级、F 1 等级和
F 2 等级砝码。
检定和后续检定时,对砝码粗糙度,仅进行目力检查。
7.3.3 磁性
7.3.3.1 在测量过程中磁力会产生负面的影响。这是由于这种力在质量测量中无法与重力相
区别。磁力可以引起两个质量标准之间的相互作用,也可引起质量标准、或测量中使用的衡
量仪器与周围相近的其它磁性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在进行折算质量检定之前,应测定质量标准的磁性 (磁化强度和磁化率),以确保
磁作用可以忽略。磁性检测不合格的砝码不得进行折算质量的检定。
铝制砝码的磁化率和磁化强度不用测量,因为其被认为是无磁的,磁化率 c 远远小
于 0.01。对于小砝码 (<2g) 和低准确度等级砝码 (F 1 等级及其以下,<20g),可参照材料生
产厂给出的材料磁性参数。
UnRegistered
16
许多 M 等级的砝码是由铸铁或简单的钢合金的,因此 M 等级的砝码与 E 等级或 F
等级砝码相比,由于砝码与衡量仪器之间的磁作用力可产生大的相对误差。所有的金属材
料或多或少都带有一些磁化率,对于 M 等级的砝码,其合金材料中需特别注意可提高磁化
率和易被磁化的材料成分。
本规程中给出用于测量磁化强度和磁化率的方法,并包括计算公式。6.4.1 条和 6.4.2
条给出了磁化强度和磁化率的。只要有合适的文件证实其有效性,并附有测量报告,
也可采用建议 R111 所描述的其它方法。
7.3.3.2 磁化强度和磁化率 — 磁化率计法
此方法可以通过测量弱磁砝码在由强磁铁产生的磁场梯度中所受的力,来确定砝码
的磁化率 ( c <1) 和磁化强度 (见图 1)。采用这种方法,磁化率计的测量体积限制在磁
铁附近垂直上方工作面的范围内,约 10cm 3 。对于大一些的砝码 (>2kg),有要在砝码
底面多个位置上测量。在测量过程中,砝码一般是直立的。
注意:如果砝码放置于高强磁场 (对于 E 1 等级砝码的典型合金钢,磁场强度>2kA/m)
中,测量过程可能导致被检砝码被磁化。因此在测量过程中,砝码 (E 1 等级) 底面
和磁铁之间的距离 Z 0 初约为 20mm。若样品磁化率太小,对于磁化率计不
能产生合理的信号,才减小 Z 0 。
1) 设备
① 标尺分度值不大于 10mg 的衡量仪器;放置砝码的无磁工作台;放置磁铁的圆柱体;
② 磁矩 m d ,在 0.1Am 2 数量级的圆柱体磁铁 (此磁距为钐-钴或钕-铁-硼磁铁在体积
为 100mm 3 的典型值)。
2) 设备示意图
磁铁的好为直径的 0.87 倍,也可采用直径和高相等的磁铁。Z 0 为磁铁到
砝码底面的距离。
图 1 测量砝码磁化率和磁性的仪器,磁化率计方法
其中: h = 砝码的;
Z 1 = 砝码顶部到磁铁的距离;
Z 0 = 砝码底部到磁铁的距离;
R w = 砝码的半径。
3) 测量程序
① 测量不同的参数 (Z 0 ,R W ,h),见上面设备示意图 1。
② 需要知道准确度为 1%的当地重力加速度 g 值;
③ 将磁铁的北向下,测量磁矩 m d ;磁铁在工作台上表面产生的大磁场为
UnRegistered
17
3
0
2 Z
m
H
d
´
=
p
。其中,H 的单位为 A m -1 ,m d 为 A m 2 ,Z 0 为 m。
注意:在测量 E 1 等级砝码时,H 不得过 2000 A m -1 ;测量 E 2 等级砝码时,H 不
得过 800 A m -1 ;测量其它等级砝码时,H 不得过 200 A m -1 。如果磁化率计的信号
太弱,可减少 Z 0 的来增强磁场强度 H。
④ 仪器回零;
⑤ 将砝码放在工作台上,且在磁铁的正上方,通常三次,确保砝码放在处;
a) 记录加载时间、读数时间和卸载时间;
b) 根据重复测量的读数,计算衡量仪器显示的质量变化的平均值,Dm 1 ;
c) 确定力 F 1 = -Dm 1 ´g;
⑥ 如怀疑砝码已被磁化,则应翻转磁铁重复测量
a) 距离 Z 0 保持恒定;
b) 再一次将砝码放置在工作台上,且在磁铁的正上方,通常三次,确保砝码放
在处;
c) 记录加载时间、读数时间和卸载时间;
d) 根据重复测量的读数,计算衡量仪器显示的质量变化的平均值,Dm 2 ;
e) 确定力 F 2 = -Dm 2 ´g;
⑦ 重复④⑥。
4) 计算
① 把各参数代入下列公式,计算砝码磁化率 c 和磁化强度 M z 。此时假设空气的磁
化率可忽略不计。
② 当测量了 F 1 等级和 F 2 等级时,则磁化率表示为:
a a
a
F F I
F
´ - ´
=
4 . 0
max
c (7)
其中:
4
0
2
0
max
64
3
Z
m
F
d
´ =
p
m

2
2 1
F F
F a
+
=
对于磁化强度:
EZ
b
d
b
Z
B
I
Z
m
F
M
c
c
p
m
23
. 0
1
4
1
0
0
+
-
´ ´
= (8)
其中:
2
2 1
F F
F b
-
=
B EZ 是实验室内中磁场强度的垂直分量。通常,B EZ 可视为实验室当地的地球磁场
强度的垂直分量,依据海拔的不同,其范围为:-48mT<B EZ <60mT。B EZ 的梯度为地球的赤道
上为零,点处大。B EZ 的符号是:北半球为正号,南半球为负号。
③ 在上面的等式中,给出的几何修正因子 I a 和 I b 分别为:
3 2
1
2
1
4
1
0
3 2
0
2
0
4
1
0
] ) / ( 1 [
3
) / (
1
] [
] ) / ( 1 [
3
) / (
1
] [ 1
Z R
Z R
Z
Z
Z R
Z R
Z
Z
I
w
w
w
w
a
+
+
´ +
+
+
- - = (9)

UnRegistered
18
]
) )
/
/
( 1 (
) / /( ) / (
) ) / ( 1 (
) / (
[ 2
2 / 3 2
0 1
0
3
0 1
2
0
2 / 3 2
0
2
0
Z Z
Z R
Z Z Z R
Z R
Z R
I
w
w
w
w
b
+
-
+
= p (10)
空气磁化率对于所有的实际情况都可以忽略不计。
上述的公式用于正圆柱体砝码。如果被检砝码不是理想的正圆柱体砝码,则需要做进一
步的修正,否则将产生较大的不确定度。
5) 不确定度
此方法测量磁化率的不确定度范围是 10%到 20%。但这种方法对小砝码的不确定度则
大。
6) 报告结果
采用“附录 E:检定记录表格”记录测量结果并报告检定结果。
7.3.4 密度 (体积)
注意:如果在密度 (体积) 测量系统中所采用的液体不是水,在密度 (体积) 测量后,
须对砝码进行清洗。
砝码密度 (体积) 的检定值见表 5。本规程中将介绍两种方法用于确定砝码的密度
(体积)。方法一是将所使用的水或其它适宜的液体作为密度标准,该方法适用于准确度等级
较高的砝码。方法二,本规程将提供常用合金列表,在列表中给出了材料的密度值和相
应的不确定度,用户可根据需要使用。此方法适用于准确度等级较低的砝码。
下表给出了此方法的不确定度的总体估算值。对于每个砝码,扩展不确定度 U,k=2,
密度应在下面范围内:
U U - £ £ +
max min
r r r
表 13 测量方法和砝码尺寸的不同而引起的估计不确定度,U (k=2),(单位 kg/m 3 )
方法  50kg  1kg  1g
方式一  -  5  60
方式二  130~600
如果砝码密度 (体积) 测量的不确定度小,则其检定就大,如图 2 所示:
图 2:由测量不确定度产生的密度公差及检定图
7.3.4.1 密度 (体积) 测量时的注意事项
1) 参考温度:描述密度的参考温度为 20℃。当测量温度不在此温度条件 (有些实验室恒
温是 18℃或 23℃)时,则应采用材料的体膨胀系数 g ,将其修正到 20℃下的体积。如果 g 的值
不确切知道,则采用不锈钢的砝码, g =50´10 -6 /℃;JF1 不锈钢的砝码, g =35´10 -6 /℃。
)] ( 1 [ ) ( ) (
ref meas meas ref
t t t t - + ´ = g r r 或  )] ( 1 [ ) ( ) (
ref meas meas ref
t t t V t V - + ´ = g
(11)
UnRegistered
19
2 2 2 2 2 2 2 2 2
) ( ) ( ) )( ( ) ( ]
) (
) (
))[ ( ( )) ( ( g r r g
r
r
r r
meas meas ref meas meas
meas
ref
meas ref
t t u t t t u
t
t
t u t u + - + =
(12)
2) 小砝码的检定要求:对于小于 1g 的砝码,在表 5 中没有限定值,可参考给出的
砝码材料密度。
3) 浸没砝码所用的液体:该液体应对砝码没有影响。优先选用一级水,因为其密度与温度
是已知的函数关系。并且,它的纯度也容易控制。本节的公式中假设了液体密度是常数。表
14 列出了水的密度值。
表 14 水密度
t 1
[℃]
r 1
[kg m -3 ]
D r 1 /Dt
[kg m -3 ℃ -1 ]
18.0  998.593 
18.5  998.499  -0.190
19.0  998.402 
19.5  998.303  -0.201
20.0  998.201 
20.5  998.096  -0.212
21.0  997.989 
21.5  997.879  -0.222
22.0  997.7 
22.5  997.2  -0.232
23.0  997.535 
23.5  997.415  -0.242
24.0  997.293 
4) 水浸没调整腔:具有调整腔的砝码不应浸没在水中,因为水可能在测量中渗入腔体。这
可能会影响砝码的密度和质量,和稳定性。对于带有调整腔的砝码,采用几何体积测量
法,或合金成分计算法。
5) 气泡:对于在水中的精密测量,砝码和砝码支架上的空气泡,将造成密度测量的准
确度降低,应。
6) 砝码支架和悬挂线:在水中,将砝码放置到砝码支架上时,可能造成砝码和容器 (玻璃)
的损坏。选用把砝码和砝码支架一起浸没在水中的方法,砝码支架能防止砝码的掉落。要求
吊挂线细直、清洁,而且在经过空气和水的结合面时,要垂直。
7) 真空质量和折算质量:在测量砝码密度 (体积) 时,应采用该砝码的真空质量。
8) 砝码的烘干:从水中取出砝码后,应用精细布料去除残留的水珠。为确保砝码的稳定性,
砝码应放置在适当的盖子下面 (如倒置的烧杯,并留有缝隙以便通风)。
7.3.4.2 测量方法一 (液体静力比较法)
两个不同的标准砝码均在空气中测量:在空气中比较被检砝码和标准砝码,并且对液体
中的砝码和在空气中的第二个标准砝码进行比较;
图 3:密度 (体积) 测量示意图——方法一
UnRegistered
20
1) 设备
① 足够大的测量能力和高分辨力 (典型的相对分辨率为 2´10 -6 ) 的实验室天平,天平
应备有悬挂或承载测量载荷的装置;
② 控温能力在 20℃±0.2℃的水容器;
③ 适用于不同尺寸砝码的悬挂线和支架;
④ 在水中砝码的机械加载和卸载机构;
⑤ 已知密度的质量标准;细纱手套;无棉绒的布;实验室用镊子;照明良好的房间。
2) 测量程序
确定测量时的空气密度 r a 和液体密度 r l
① 次测量 (被检砝码在空气中):在空气中测量被检砝码 (m ta )
② 第二次测量 (标准砝码在空气中,被检砝码在液体中):标准砝码在空气中,被检砝
码在液体中测量 (m ra ,m tl )
③ 第三次测量 (要时测量天平的分度值):标准砝码在空气中,被检砝码在液体中测
量天平的分度值 [(m ra ,m tl )+m s ]
第二次放的标准砝码 (m rl ) 通常为一群砝码,目的是使天平的显示值接近于浸没被检砝
码之前,在空气中衡量的天平显示值。
3) 计算、报告结果
采用“附录 E:检定记录表格”中密度 (体积) 测量 – 方法一记录测量结果并报告检定
结果。
7.3.4.3 测量方法二
1) 大多数砝码是由有限的几种合金的,密度的值依赖于合金中各成分的相对比
例。表 15 中给出了典型的材料密度范围。
如果已知家始终采用相同的合金某特定等级的砝码,且其密度在以前测量
过,那么就可采用该已知密度值,其不确定度将采用表 15 中不确定度的三分之一。
表 15 砝码通常使用的合金表
合金/材料  标称密度  不确定度 (k=2)
铂  21400kg/m 3 150 kg/m 3
镍黄铜  8600 kg/m 3 170 kg/m 3
黄铜  8400 kg/m 3 170 kg/m 3
不锈钢  7950 kg/m 3 140 kg/m 3
JF1 不锈钢  8000 kg/m 3 140 kg/m 3
1Cr18Ni9Ti 不锈钢  7850 kg/m 3 140 kg/m 3
碳钢  7700 kg/m 3 200 kg/m 3
UnRegistered
21
铁  7800 kg/m 3 200 kg/m 3
铸铁 (白)  7700 kg/m 3 400 kg/m 3
铸铁 (灰)  7100 kg/m 3 600 kg/m 3
铝  2700 kg/m 3 130 kg/m 3
2) 计算
① 有调整腔的砝码密度
砝码调整腔内填充材料可能影响砝码的密度。如果合金 X (密度 r X ) 占百分之 X,调整
材料 Y (密度 r Y ) 占总质量的百分之 Y,则密度 r t 的计算公式为:
y x
t
y x
r r
r
+
=
100
(13)
② 合金砝码的密度
如果砝码由两种不同成分组成,或者如果使用两个不同密度的砝码作为参考标准,可以
使用相同的公式来确定结果密度。调整砝码的合适金属是钨 (18800kg/m 3 ±200kg/m 3 ),铅
(11300kg/m 3 ±150kg/m 3 ),钼 (10000kg/m 3 ±150kg/m 3 ) 和锡 (7300kg/m 3 ±100kg/m 3 )。
③ 报告结果
采用“附录 E:检定记录表格”中密度测量 – 方法二记录测量结果并报告检定结果。
7.3.5 折算质量
本规程给出测定砝码组中各砝码折算质量的方法,为精密衡量法,如双次替代法、单次
替代法、连续替代法等。在确定质量前,须已知砝码的有足够准确度的密度。环境条件和
确定质量所用衡量仪器的计量特性。
7.3.5.1 测量循环
在下面的 1)和 2)中给出了三种可用于单次比较测量的循环方法 (注意:其它的测量循环
和过程也可以使用。特别指出,如果采用的测量循环与其它的不独立,如:A 1 B 2 A 2 ,
A 2 B 3 A 3 ,…,在评定不确定度时要考虑相关项,C.1.2 中所给出的公式要做相应的修改)。在
测量循环中,“A”代表参考标准,“B”代表被检砝码。在检定 E 等级和 F 等级砝码时,通
常采用 ABBA 和 ABA 循环。
在检定 E 等级和 F 等级砝码时,如果使用的是机械式衡量仪器,则需要实测该衡量仪器
的分度值。
在检定各 M 等级砝码时,经常采用 AB 1 …B n A 循环,但对于 E 等级和 F 等级砝码不推
荐使用此方法。然而,如果使用的是带有自动交换砝码装置的衡量仪器,而且此装置安装在
保护罩内进行直接比较时,则此种循环方式也适用于 E 等级和 F 等级砝码的检定。
在倍量、分量的组合测量中仅可采用 ABBA 和 ABA 循环。
1) 被检砝码和一个标准砝码比对 (用于 E 等级和 F 等级砝码)
可采用多种测量循环,对于两个砝码可采用下面的循环,常用的是 ABBA 和 ABA。
这些循环可降低或线性漂移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ABBA (r 1 t 1 t 2 r 2 ):  I r11 ,I t11 ,I t21 ,I r21 ,……,I r1n ,I t1n ,I t2n ,I r2n
2
2 2 1 1 i t i r i r i t
i
I I I I
I
+ - -
= D
其中:i = 1,…,n
循环 ABA (r 1 t 1 r 2 ): I r11 ,I t11 ,I r21 ,……,I r1n ,I t1n ,I r2n
2
2 1
1
i r i r
i t i
I I
I I
+
- = D
UnRegistered
22
其中:i = 1,…,n
在 ABBA 和 ABA,n 是序列的数目。i 值为放在衡量盘上的砝码顺序号。下角标 r 和 t
分别代表标准砝码和被检砝码。DI i 表示测量序列 i 的差值。
① 测量过程中的时间间隔应保持恒定。
② 在测量过程中如果需要确定衡量仪器的分辨力,则序列 ABBA 可修改成为 I r ,I t ,I t+ms ,
I r+ms ,即
2
r ms r t ms t
s
I I I I
I
- + -
= D
+ +
。序列 ABA 可修改成 I r ,I t ,I r+ms ,既
r ms r s
I I I - = D
+

其中 m s 为灵敏度砝码。
2) 多个同一标称值的被检砝码与一个标准砝码进行比对 (AB 1 …B n A 循环) (用于 M 等
级砝码) 如果多个同一标称值的被检砝码 t(z) (z=1…Z) 要同时进行检定,则可将 ABA 的测
量循环修改为 AB 1 …B n A 循环:
AB 1 …B n A 循环: I r1 ,I t(1)1 ,I t(2)1 ,…,I t(Z)1 ,I r2 ,I t(Z)2 ,I t(Z-1)2 ,…,I t(1)2 ,I r3 ,…
{I ri-1 ,I t(1)i-1 ,I t(2)i-1 ,…,I t(Z)i-1 ,I ri ,I t(Z)i ,I t(Z-1)i ,…,I t(1)i ,I r(i+1) }
其中:i = 1,…,n
2
) 1 (
) ( ) (
+
+
- = D
i r ri
i z t z i
I I
I I
其中:i = 1,…,n
通常,砝码的个数不能过 5 个 (Z£5)。
3) 测量循环次数
测量循环次数应基于期望的不确定度和测量的重复性和复现性。表 16 中分别给出了从
E 1 等级到 M 3 等级的少测量循环次数。并且循环次数为 1 的只需一名检定员检定,过 1
的须由两名以上的检定员检定。两个检定员的检定结果之差不得过该砝码大允许误差
的的四分之一,否则需要复检。
表 16 少测量循环次数
砝码等级  E 1 E 2 F 1 F 2 M 1 ,M 2 ,M 3
ABBA 少次数  3  2  1  1  1
ABA 少次数  5  3  2  1  1
AB 1 …B i A 少次数  -  -  -  -  1
4) 无论是在一对一的砝码比较、还是组合式的砝码比较中,被检砝码与标准砝码之间的质
量差值和折算质量差值的计算公式分别为:
w
s
cs
a r t
m
I
m
I V V m ±
D
´ D ± ´ - = D r ) ( (14)

cw
s
cs
a r t c
m
I
m
I V V m ±
D
´ D ± - ´ - = D ) ( ) (
0
r r (15)
其中:平衡位置项前“±”的确定:若在放置被检砝码的一侧天平盘上添加小砝码后,
如能使天平的平衡位置读数相对于添加前的读数代数值增大时,则平衡位置项前取“+”,
否则取“-”。
标准小砝码项前“±”的确定:当标准小砝码加在被检砝码的同平盘里,或者为
使标准砝码与配衡物相平衡,在放配衡物的天平盘里临时添加小砝码时,则标准小砝码项前
取“-”;否则,当标准小砝码加在标准砝码的同平盘里,或者为使被检砝码与配衡物相
UnRegistered
23
平衡,而在放配衡物的天平盘临时添加小砝码时,则标准小砝码项前取“+”。
7.3.5.2 测量模式
1) 直接比较
通常被检砝码与一个或多个标准砝码比较进行检定。在每次比对中,被检砝码的标称值
和标准砝码的标称值应相等。
被检砝码的质量值为: m m m
r t
D + = å
注意:对于 E 等级毫克组砝码的检定,由于在量程范围内标准砝码的相对不确定度较大,
并且衡量仪器的不稳定性和被检砝码表面积较大等因素影响了测量过程中的不确定度分量,
故此类砝码的检定采用分量组合比较的方法。
2) 分、倍量组合比较
一整套的砝码与一个或多个标准砝码比较进行检定。这种方法要求对每一个砝码进行多
次的测量。这些测量过程中,砝码的组合不同,而其标称值相同的情况下进行比较。这种方
法主要适用于需要高准确度等级的 E 1 等级、E 2 等级砝码的检定中。采用这种方法,只需要
一个标准砝码,测量公式的数目要多于未知砝码的个数,还要选择适当的调整计算公式以避
免传递误差。
① 表 17 和表 18 分别给出了 5、2、2·、1 和 5、3、2、1 分量砝码组合的典型测量模式
是:
表 17 5、2、2·、1 典型的测量模式
[1000] +Dm 1 =  [500+200+200·+100]
[500] +Dm 2 =  [200+200*+100]
[200] +Dm 3 =  [100+50+20+20·+10]
[200·]+Dm 4 =  [100+50+20+20·+10]
[100] +Dm 5 =  [50+20+20·+10]
[50] +Dm 6 =  [20+20·+10]
[20] +Dm 7 =  [10+5+2+2·+1]
[20·] +Dm 8 =  [10+5+2+2·+1]
[10] +Dm 9 =  [5+2+2·+1]
[5] +Dm 10 =  [2+2·+1]
[2] +Dm 11 =  [1+1-]
[2·] +Dm 12 =  [1+1-]
[1] +Dm 13 =  [1-]
表 18 5、3、2、1 典型的测量模式
[1000] +Dm 1 =  [500+300+200]
[500] +Dm 2 =  [300+200]
[300] +Dm 3 =  [200+100]
[200] +Dm 4 =  [100+50+30+20]
[100] +Dm 5 =  [50+30+20]
[50] +Dm 6 =  [30+20]
[30] +Dm 7 =  [20+10]
[20] +Dm 8 =  [10+5+3+2]
[10] +Dm 9 =  [5+3+2]
[5] +Dm 10 =  [3+2]
UnRegistered
24
[3] +Dm 11 =  [2+1]
[2] +Dm 12 =  [1+1-]
[1] +Dm 13 =  [1-]
修正值的计算公式(参见附录 B)。
其中:[1000]为上级的标准砝码;
[1-]为检定时借用的砝码。
注意:在检定小于 1g 的 E 1 等级、E 2 等级砝码时,会产生的问题。这主要由于在这
个范围内,标准砝码的相对不确定度较大。然而,另一方面,衡量仪器的不稳定性和砝码比
较大的表面积都是影响测量不确定度的因素。因而,对于这样的砝码,用分量比对
的方法。
② 表 19 给出了 5、2、2·、1 倍量砝码组合的典型测量模式:
表 19 5、2、2·、1 典型测量模式
[1#] +Dm 1 =  [1]
[1#]+[1] +Dm 2 =  [2]
[1#]+[1] +Dm 3 =  [2·]
[1]+[2]+[2·] +Dm 4 =  [5]
[1]+[2]+[2·]+[5] +Dm 5 =  [10]
[1]+[2]+[2·]+[5]+[10] +Dm 6 =  [20]
[1]+[2]+[2·]+[5]+[10] +Dm 7 =  [20·]
[10]+[20]+[20·] +Dm 8 =  [50]
修正值的计算公式参见附录 B,不确定度计算参见附录 C。
其中:[1#]为上级的标准砝码。
7.4 检定结果的处理
经检定合格的砝码发给检定,检定不合格的发给检定结果通知书 (内页格式见附录
F)。
7.4.1 检定
检定中少包括的信息量:
7.4.1.1 对于给修正值的砝码:每一个砝码的质量标称值 m 0 ;折算质量修正值 mc c ;折算质
量值 m c ;扩展不确定度 U 和覆盖因子的值 k,或质量大允许误差。对于 E 1 等级、E 2 等级
砝码,应给出砝码在 20℃的实际体积值;对于 F 等级及其以下的砝码,一般仅给出砝码的
标称密度值,要时给出 20℃的实际体积值;参见附录 F;
7.4.1.2 对于不给修正值的砝码:每一个砝码的质量标称值 m 0 ;其相应准确度等级的大
允许误差,参见附录 F;
7.4.2 检定结果通知书
检定结果通知书中应注明不合格项目。
7.5 检定周期
7.5.1 折算质量值的检定:E 1 等级单个砝码、克组、毫克组、微克组砝码检定周期为两年,
E 1 等级公斤组砝码检定周期为五年。E 2 等级公斤组、F 1 等级公斤组的实心砝码检定周期为
两年,其它砝码检定周期均为一年。使用频繁的或在恶劣环境条件下使用的砝码,检定周期
应适当缩短。
7.5.2 当对砝码的磁性产生怀疑时,应及时送检。
7.5.3 砝码的检定周期,须遵循其相应设备检定规程中的有关规定。
UnRegistered
25
录 附录 A: : 不同形状和尺寸砝码的图例
A.1 圆柱体砝码的图例:
A.2 圆柱体砝码的尺寸表 (单位:毫米):
①调整腔的深度仅作为一个参考值。
UnRegistered
26
A.3 平行六面体砝码的图例 (1 型)
A.4 平行六面体砝码尺寸表 (单位:毫米)
A 和 A’、B 和 B’的尺寸可以互换。
UnRegistered
27
A.5 平行六面体砝码的图例 (2 型)
A.6 平行六面体砝码尺寸表 (单位:毫米)
A 和 A’、B 和 B’的尺寸可以互换。表中给出调整腔的内部尺寸 m,n,p 可作为参考使用。
UnRegistered
28
录 附录 B 砝码进行组合比较时 , 修正值的计算公式
B.1 克组、毫克组 5、2、2、1 组合砝码的修正值计算公式
2
2 1 1000
500
m m mc
mc
D - D +
= ;
5
2 3 2 2
5 4 3 2 500
200
m m m m mc
mc
D + D + D - D +
= ;
5
3 2 2 2
5 4 3 2 500
200
m m m m mc
mc
D + D - D + D +
=
·

2
5 3 200
100
m m mc
mc
D - D +
= ;
2
6 5 100
50
m m mc
mc
D - D +
= ;
5
2 3 2 2
9 8 7 6 50
20
m m m m mc
mc
D + D + D - D +
= ;
5
3 2 2 2
9 8 7 6 50
20
m m m m mc
mc
D + D - D + D +
=
·

2
9 7 20
10
m m mc
mc
D - D +
= ;
2
10 9 10
5
m m mc
mc
D - D +
= ;
5
2 3 2 2
13 12 11 10 5
2
m m m m mc
mc
D + D + D - D +
= ;
5
3 2 2 2
13 12 11 10 5
2
m m m m mc
mc
D + D - D + D +
=
·

2
13 11 2
1
m m mc
mc
D - D +
= ;
2
13 11 2
1
m m mc
mc
D + D +
=
-

其中,[1000]:质量标称值应为 1kg 或 1g 的标准砝码;2·:为标称值为 2 的组合;
1-:砝码检定时的替代砝码,或者它可以是作证标准。
UnRegistered
29
B.2 克组、毫克组 5、3、2、1 组合砝码的修正值计算公式
2
2 1 1000
500
m m mc
mc
D - D +
= ;
5
2 3 3
5 4 3 2 500
300
m m m m mc
mc
D - D + D - D +
= ;
3
2 2
5 4 3 300
200
m m m mc
mc
D + D - D +
= ;
2
5 4 200
100
m m mc
mc
D - D +
= ;
2
6 5 100
50
m m mc
mc
D - D +
= ;
5
2 3 3
9 8 7 6 50
30
m m m m mc
mc
D - D + D - D +
= ;
3
2 2
9 8 7 30
20
m m m mc
mc
D + D - D +
= ;
2
9 8 20
10
m m mc
mc
D - D +
= ;
2
10 9 10
5
m m mc
mc
D - D +
= ;
5
2 3 3
13 12 11 10 5
3
m m m m mc
mc
D - D + D - D +
= ;
3
2 2
13 12 11 3
2
m m m mc
mc
D + D - D +
= ;
2
13 12 2
1
m m mc
mc
D - D +
= ;
2
13 12 2
1
m m mc
mc
D + D +
=
-

其中,[1000]:质量标称值应为 1kg 或 1g 的标准砝码;1-:砝码检定时的替代砝码,
或者它可以是作证标准。
UnRegistered
30
B.3 公斤组 5、2、2、1 组合砝码的修正值计算公式:
1 # 1 1
m mc mc D + = ;
2 1 # 1 2
m mc mc mc D + + = ;
3 1 # 1 2
m mc mc mc D + + =
·

4 1 2 2 5
m mc mc mc mc D + + + =
·

5 1 2 2 5 10
m mc mc mc mc mc D + + + + =
·

6 1 2 2 5 10 20
m mc mc mc mc mc mc D + + + + + =
·

7 1 2 2 5 10 20
m mc mc mc mc mc mc D + + + + + =
· ·

8 10 20 20 50
m mc mc mc mc D + + + =
·

其中,[1#]:质量标称值应为 1kg 的标准砝码;2·:为标称值为 2 的组合

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化工仪器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非化工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企业未开通此功能
详询客服 : 0571-87858618